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醫學是科學嗎?

        前幾天,台大校長楊泮池醫師說:「我學科學的,這不可能的事。」到底什麼是「學科學的」呢?我們必須回歸「科學」本身的意涵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所謂的「科」乃是「測量」之意,最初是由日本思想家「西周(不是天子傳奇的西周,是姓西名周)」先生將「science」翻譯成「科學」,而這個英文字的字源「scientia」原意是「知識」的意思。


        事實上,「科學」是一種方法,或是說一種追求真理的過程,我們藉由一套系統性的流程(觀察、假說、實驗)逐步建構一套可預測性的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經過大量、反覆的驗證,讓同一套理論可以不斷地在真實世界裡再現,最終使這個機構可以作為解釋某種特定現象的基礎。所以有時候有人說:「這太不科學了!」意思就是說:「這東西難以用現有的知識再現!」。

        回到醫學,醫學是一種什麼樣的學問呢?醫學的核心是「診斷」、「治療」、「預防」,這三個核心涵蓋近代醫學、中醫學、甚至一些民俗療法或原始部落的巫醫學,換言之,醫學的唯一目的是「使人健康」,醫學自古以來都是「經驗之學」而非「科學」,因為我們不可能在單次診療中「重複試誤」,所有的臨床決定都是必須依據「經驗」來判斷的,而這裡所謂的「經驗」之一就是科學知識,因為科學知識是一種經系統性統整的「人類共通經驗」

        記得我碩士口試結束後,跟口試委員們一起吃飯,其中包括了物理學家、醫師等,席間就在聊醫學教育與理科教育的差異,物理學家說:「我們以前上課都被老師要求要質疑,因為要學習探索事物真相的方法。」醫師說:「我們以前上課都被要求不能質疑,因為你不能突然自己發明一個新的方法去治療病人。」在醫學的訓練中,多半是「學長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的教育方式,醫學教育容易讓受教育者習慣單向接收訊息,因為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都不會懷疑課本是錯的、老師是錯的、學長是錯的。然而,這種保守並非迂腐,而是為了確保病人能以當下最有信心的方法進行診療。

        所以「醫學不是科學」,醫學如果是科學就完了。



        這時候有人就會抗議了:「明明我大學的時候念了很多論文,還做了很多統計分析,你怎麼說醫學不是科學?養殖戶下台!」沒錯,醫學不是科學,但是「醫學研究」是真材實料的科學。醫學發展是為了促進人類健康而存在的,傳說古有神農嚐百草,倘若為真,這的確是醫學研究的雛形。不論是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研究,研究者的工作就是建立醫學實務所需要的後盾與彈藥庫,而探索這些問題的過程是仰賴科學方法的,最終成為醫學特有的科學知識。如同前面所說,近代醫學是仰賴科學知識的「經驗之學」,醫學不是科學,但是科學絕對是當代醫學最重要的幫手。


        當然,醫學還是會遇到沒有辦法靠科學解決的疑難雜症,好比說一些罕見疾病、或是過於惡化的疾病,這時候就必須靠醫師過去診療的經驗、本身的天份、再加上一點運氣才能治療成功了。過去我曾經想過,如果醫學可以完全靠科學的話,只要有一台裝載著醫學知識的電腦,我們就不需要醫師了,然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如果資料庫沒有這種病的話,那電腦要怎麼診療?」很多時候,正因為醫學不是科學,我們的生命才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決定性的診治啊!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