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貓在鋼琴上昏倒了

        多年前一支紅色司迪麥廣告經典廣告詞「貓在鋼琴上昏倒了」,諷刺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的資訊最後嚴重失真的現象,當時自己還小只是覺得有趣但是無法體會,但是最近發生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又喚起了我對這個廣告的記憶。


        隨著20世紀末的資訊大爆發,21世紀的通訊軟體逐漸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管道。早期雖然也有ICQ或MSN之類的軟體,但當時由於電腦的普及度不如今日,智慧型手機也尚未誕生,所以訊息式的通訊遠不若今天的發達。而今天不論是Facebook、Line或是Skype都具有文字訊息傳遞的基本功能,文字訊息具有防止即時干擾、紀錄可回溯性的原生優勢,加上網路科技發達讓訊息收發價廉化,使得「訊息式」的交談成為了當代朋友間通訊的主流。

        然而文字訊息也有它先天的限制:無法直接反應發話者的即時情緒。比如說:單就「幹」這個字,有可能式很不爽,但也有可能很爽,有時候就算思考了前後文的脈絡也難以判斷發話者的真正意圖,而這樣的模式就容易導致誤會,若誤會無止境地滾起雪球,甚至可能變成充滿惡意的流言,終將難以收拾

        我自己在網路上和別人討論議題或觀戰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雙方交談論點失焦,導致各說各話、互責跳針。這種現象有時候也是因為文字訊息即時性差(和語音相比)的潛在弱點。這種筆戰到最後毫無意義,因為大家可以繼續各持己見、忽視對方的留言,最後再自我催眠的高呼勝利,對於認真投入討論的人而言往往會覺得自己人生的好幾個小時好像倒到水溝裡了。所以當你把這種方式帶入朋友間的談話就會變得非常恐怖,因為無交集的談論很容易產生錯誤解讀,最後導致友情崩潰。

        因為表達方式限制而產生的誤解,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每天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時候會因為沒有適度的溝通而產生很大的後遺症,所以當自己意識到文字訊息開始呈現語意失真的時候,一定要立刻點出盲點,最好能打個電話和對方直接溝通,讓彼此瞭解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涵,除非你們是蔣幹和曹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